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分洪区到底是保谁?经过多方查证,我先说一下结论,从荆江分洪区的客观作用来讲,荆江分洪区最直接的保护对象是荆州市境内的荆江大堤,尤其是与荆江分洪区隔江相望的长江大堤。证据1.荆州市防汛专家撰写的98年抗洪纪实文献,专家在文献中明确指出,98年荆江分洪区启用的条件是,长江沙市段水位超过45米,为什么要设置为45米。
证据2.荆州市防汛管理部门编写的亲历九八抗洪,其中荆州市防汛科科长明确指出,沙市至城陵矶段荆江大堤高程不足以防御45米的洪水,尤其是洪湖监利段防汛形势最为严峻。因此当98年第长江第七次洪峰沙市水位达到45.22米时,国家当即决定准备启用荆江分洪区,对分洪区的居民进行了疏散,大堤上也埋好了炸药,但最终没有分洪,原因有三条,第一,专家认为洪湖监利离荆江分洪区较远,即使分洪也于事无补,第二,气象专家预测上游来水趋缓,不需要分洪,第三,洪湖监利段由于有解放军严防死守,尚可以支撑,可以冒险一试。
1、1954年长江洪水的抗洪斗争长江防洪重点在中下游地区,这一地区又突出表现在中游。当时防汛抗洪斗争的目标是力争依靠堤防抗御各站保证水位;遇更大洪水则采取有计划分洪措施,牺牲局部保重点,力争将灾害缩小到最低程度,确保荆江大堤和武汉市等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1954年6月,长江干流城陵矶以下河段,由于“梅雨”较强,鄱阳湖、洞庭湖水系相继涨水,各站水位频频上涨,先后超过警戒水位。
当时上游尚未进入雨季,荆江河段沙市站水位尚低于43.00米。但根据一般规律,七月份雨区可能移至上游地区,中下游水位即将进一步上涨,荆江防汛亦将进入紧张阶段。因此,为保荆江大堤和武汉市两个重点,决定一方面加高汉口堤防,必要时采取分洪措施。武汉第一期堤防加高工程以防御汉口站水位28.50米为标准,略高于1931年实际最高水位28.28米。
2、新滩分洪区燕窝会搬迁吗你想询问的是洪湖分洪区燕窝会不会搬迁吧,截止2023年1月5日,会。根据查询洪湖市人民政府官网信息,洪湖要搬迁的镇有素有小汉口美誉的新滩镇,总面积153.89平方千米的燕窝镇,燕窝镇被列入中期搬迁项目,会搬迁。洪湖分蓄洪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北岸四湖中下区的洪湖市、监利县境内,因境内有洪湖而得名。
3、应对三峡全面泄洪湖北省有哪些分洪区,能容纳多少洪水?湖北省分洪区如下:1、荆江分洪区是1952年春末夏初之交开始建造,位于荆江南岸的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境内。荆江分洪工程是长江中游防洪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荆江大堤、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的防洪安全起到重要作用。该工程总蓄洪面积1358平方公里,有效容积71.6亿立方米。主体工程包括进洪闸(北闸),节制闸(南闸)和208.38公里围堤。
2、小江湖分洪区,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马良镇,该分洪区范围57平方公里,耕地27570亩。小江湖分蓄洪堤防工程建设和管理有了明显的提高,堤面增宽3米,堤身增高0.5米以上,加固堤防土方296万立方米,整治崩岸石方17.2万立方米,堤防“两林”全部绿化,目前,分蓄洪区内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防洪工程抗御洪水的能力显著增强,堤防工程成为分洪区一道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