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下马坊遗址公园,小众蔷薇花打卡地,一簇簇粉紫色的蔷薇花,爬满木栅栏,栅栏前立着三根石狮子雕像,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历史。下马坊是明孝陵的神道起始地,明朝时官员到此,需下马步行,马匹拴在此地,故得名下马坊,边赏花边了解南京历史,地铁2号线,下马坊站下免。
1、团河行宫遗址公园的神龟荐宫址只是传说关于团河行宫的兴建,在当地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神龟荐宫址”的传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时年六十六岁的乾隆帝在和珅等重臣的陪伴下,再次来南苑游猎。皇帝在骑马追赶一只长尾雉时,一不留神马蹄踩在一只大龟背上,险些把他掀下马来。按旧时说法,路遇神龟是吉相,因此乾隆下马将大龟放生。不料神龟不但不下水逃生,还回头紧盯乾隆。
乾隆一路跟随,直到一处风景绝美的地方这里正是拥有九十四处泉眼,常年流水不断的团泊。此时,和珅顺势启奏:“有神龟引路荐址,一定是块吉祥宝地,何不在此修建一座行宫?”乾隆大喜,团河行宫因而开始修筑。“这只是一个传说。”大兴区南海子公园历史文化顾问张友才说,“乾隆决定在团河修建行宫的真正原因其实和团泊的疏浚治理有关。”这在乾隆御题团河行宫八景之一璇源堂的一首诗中有明示:“凤河入淀此源寻,疏浚因叫广复深,遂有堂斋朴以筑,备斯来往憩而临。
2、团河行宫遗址公园的溯源明成祖在元代下马飞放泊的基础上,将南海子正式辟为皇家苑囿。随后,明朝诸帝不断在南海子增建猎场。明宣德年间,还修建了庑殿行宫,并设立了两座提督衙门,供管理南海子的上林苑内监提督办公与居住。顺治十五年(1658年)和康熙年间先后将明代两座提督衙门改建为行宫,分别称“旧衙门行宫”(旧宫)和“新衙门行宫”(新宫)。随后,康熙和乾隆两朝又分别在南红门内和黄村门内团河一带修建行宫,即南红门行宫(简称“南宫”)和团河行宫。
至解放前夕,团河行宫尚有少量遗存,其他三座行宫旧迹难寻,只余下“新宫”、“旧宫”和“南宫”等村名。1985年,团河行宫遗址公园建成,2001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9月下旬,列入“城南行动”计划的南海子公园一期工程正式开门迎客。至2012年二期工程将全部完工,北京城南将形成一个总面积达11.65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