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八宝楼屈老精美视频精彩诗文!宝鸡市的东大门,旅游名县扶风,以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扶风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是佛骨圣地,佛教圣地法门寺的所在地,扶风历史悠久,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和佛骨圣地的美誉扶风人杰地灵,周文化,汉唐文化,佛教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1、周礼的四官周礼的四官公元前388年,流亡十二年之久的西方大哲柏拉图,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故国雅典。然而此时的雅典早已物是人非,辉煌不再。他怀着对政治的深深失望,创办了阿卡德米学园,并在那里完成了他最重要的著作《理想国》,书中借由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描绘了一个由哲学王所统治的完美城邦。无独有偶,几乎就在同时,在遥远东方的黄河流域,同样诞生了一部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经典《周礼》。
说起来还得多谢西汉的河间献王刘德,这位武帝的异母兄长,不爱争权夺利,唯好修学藏书。秦楚两把大火,千载斯文,丧灭殆尽。他感慨系之,不惜重金,多方搜求,无意中访得一部前所未见的奇书,名曰《周官》,行文甚古,不知何人所撰。刘德献之于朝廷,旋被纳入秘府,外界莫得观焉。成帝年间,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校理秘府群籍,才重又发现此书,认为出自周公之手,将其著录于《七略》。
2、改革开放以来宝鸡传承石鼓文化的记忆改革开放以来宝鸡传承石鼓文化的记忆快乐有趣唐代贞观初年仲春,十面石鼓在渭河宝鸡南岸被一个放羊的老人发现,当时的石鼓就已历经千年风雨。这个石鼓,是最重要的金石学石刻遗物,它上面刻着的文字,人称当今汉字的“祖宗”。唐代韩愈曾专门为其上书请求妥善保存。当时的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均十分推崇石鼓文书法。唐代诗人杜甫、古文大家韩愈、宋代文学家苏轼等,还专门为它做过诗。
石鼓,在中国的文字史、文学史、考古史、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对于当代宝鸡人来讲,与石鼓有关的一切文化符号,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建园筑阁,永久传承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馆的十面石鼓是国宝级文物,它们是从宝鸡出土的,之所以贵为“国宝”,是因为这些鼓面上刻的文字据考是周宣王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