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重庆钓鱼城,原为钓鱼山,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城东北5千米、嘉陵江南岸的钓鱼山上。其地当嘉陵江、渠江、涪江之口,控扼三江,自古为巴蜀要津,三山耸峙,三江汇流,山水相拥,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传说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之鱼,以解合州百姓饥馑,钓鱼山因此得名,因在钓鱼山上修寨筑城,故名钓鱼城。钓鱼城内地理地貌保存完好,植被丰茂,登钓鱼城举目眺望,山峦起伏,河流蜿蜒,田园风光,历历在目,具有以方山丘陵,平行陵谷为地貌特征的自然生态环境。
1、重庆市钓鱼城遗址保护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钓鱼城遗址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钓鱼城遗址的保护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钓鱼城遗址,是指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城半岛的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及其他历代文物古迹遗存。第三条钓鱼城遗址的保护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钓鱼城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合川区人民政府负责钓鱼城遗址的保护工作,将保护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钓鱼城遗址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合川区文物行政部门负责钓鱼城遗址的日常监督管理。市和合川区发展改革、财政、城乡建设、交通、公安、国土、规划、宗教、旅游、园林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钓鱼城遗址的保护工作。第五条钓鱼城遗址保护管理机构负责钓鱼城遗址的日常保护工作。
2、钓鱼城遗址的文物遗存镇西门镇西门是钓鱼城8座城门之一。该城门构筑于西城小山堡的悬崖之上,当年钓鱼城军民曾施以栈道出入。在钓鱼城36年抵抗战争中,楼高地险、易守难攻的镇西门阻止了蒙、元精锐的数十次进攻,起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作用。现在的镇西门,由宋代的基础、清代的墙体、现代的雉堞和城楼构成。南水军码头遗址南水军码头遗址东、西长400余米,南北最宽处70.2米。
位于西侧的江防阵地系利用岸边坡地,进行人工平整后填加粘土碎石逐层夯筑,再于外部砌筑护坡条石挡墙加固而成。共有石砌挡墙3组共16道,形成对应的层层平台,各层平台上除有炮台、礌石堆等遗迹外,还有排水沟渠和上山石级大道,使其整座码头具备了巩固江防和提供后勤保障的独特功能。“护国名山”石坊“护国名山”石坊面阔7米,高8米,四柱三门三楼,仿木结构的梁、枋、斗拱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