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筑南京六合渡江胜利公园/南大设计院周凌工作室江胜利公园位于长江南京段水系下游,栖霞山对岸,划子口河口处,龙袍新城滨江地带。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在此打响,人民解放军34军在划子口等地战斗、渡江并成功登陆栖霞,因此在2020年建党百年之际,为纪念渡江战役同时服务新城市民,龙袍政府启动该项目的建设,项目规划用地约4.4公顷,包含公园、纪念馆和标志塔。

建筑高度为14.8米,观览者于二层悬挑空间可以远眺栖霞山和长江。展示构筑物位于纪念馆西侧,面朝长江四桥,高49.421米,为铭记渡江战役胜利的历史时刻。公园设计利用原有场地高差,通过地表高度的变化营造功能性的场所空间,地表的抬高、下沉、掀起、切割自然地描述出芦苇荡、音乐台、雕塑、纪念馆的空间起伏,使各功能体块成为地形重塑的一部分。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渡江战役总前委就驻扎在肥东瑶岗;百万大军横渡的千里江面,皖江就有八百里。基于渡江战役中安徽的重要地位,推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2005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安徽省负责牵头启动建设渡江战役纪念馆。渡江战役后占领南京临时政府标志着中国解放军占领南京、蒋介石政权的覆灭,标志着内战以中共的完全胜利,是新中国建立的重要基础,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纪念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渡江战役,合肥市政府于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西侧修建了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滨湖新区核心区城市中轴线的最南端,南接巢湖,北枕塘西河生态绿廊。该馆外形设计采用双风帆造型,犹如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结构新颖,造型独特,主体结构最高处达40米。全馆主要由水底厅、军功厅、军史厅、主展厅、渡江展厅、胜利展厅、体验厅、多功能厅等组成。

基地被分成停车区、观众休息区、总前委旧址、解放广场、渡江战役纪念馆、胜利广场六个区域。主入口位于基地南侧。以领导人群雕作为序列起点,以总前委成员为原型,追忆五位指挥领导人的丰功伟绩。沿解放广场往北,铁石铺成的“金沙滩”宛如两道“印痕”围绕在广场两侧。旁植松柏,庄重肃穆,隐喻着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广场中间用两排象征革命之火的雕塑组织成一条通往纪念馆的礼仪通道。
3、渡江战役纪念馆的纪念馆布局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滨湖新区最南端,面向八百平方公里的浩瀚巢湖,规划用地22万平方米。2012年11月28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纪念馆由南向北为五角星胜利塔、总前委群像和纪念馆。胜利塔高达99米,九九八十一,代表着“八一”军队的胜利,整体建设从空中俯看呈五角星的形状,高大的渡江战役总前委群雕为全铜铸制,从东向西分别为谭震林、陈毅、刘伯承、邓小平和粟裕五位总前委成员,表现出五位领导人在合肥瑶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的雄才大略与宏伟气度。